
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關于疫情期間中小學線上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 2022年3月20日 按照《福建省教育廳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從嚴從緊做好當前全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當前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教育教學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教育局的部署要求,為有序高效推進我市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切實保障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科學籌劃 精準施策 各縣區、學校要按照省教育廳要求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原則,立足實際,堅持“一縣(區)一策”“一校一案”,制定線上教學實施方案。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靈活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原則上小學低年級及幼兒園不開展線上課程教學,可由學校統一安排閱讀性、活動性學習任務;小學中高年級側重通過課外閱讀、新課導學、重點知識串講與輔導等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居家學習實效;初中和普通高中實施的線上教學,應綜合運用在線教育平臺和網絡媒體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學業輔導、答疑服務等教育教學活動。 繼續開展線下常規教學的部分學校高三年級,要統籌指導因疫情防控需要臨時居家學習的學生,可采用直錄播方式讓學生遠程參與課堂教學并做好學習跟蹤和輔導等工作。各校要通過門戶網站、微信群等途徑及時向學生及家長公布線上教學計劃安排,并能做到線上線下教學隨時轉換。 二、多措并舉 保駕護航 市教師進修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骨干作用,組織了全市專兼職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成員、名師工作室成員、閱讀中心組成員和心理健康教師,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骨干作用,利用超星平臺搭建了“優質課程資源”、“莆田名師云直播”、“抗疫心理咨詢熱線”、“居家閱讀指導”等線上教學與服務資源。具體安排如下: 1.搭建線上課程資源。繼續依托超星平臺上的“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門戶資源(ptsjs.mh.chaoxing.com)”,提供了初高中9個學科44門課程和8門備考課程,包括建課速課、同步課堂、直播授課、互動答疑、作業考試等保障服務,后續將繼續進行充實,供各校線上教學使用。同時,將邀請專家舉辦線上備考指導活動,推送2022年中高考的命題特點、命題趨勢和提分策略等專題內容。市教師進修學院將在“福建省部分地市2022屆高三診斷性聯考”后,及時組織開展網絡閱卷和線上質量分析工作。 2.組織名師講座答疑。針對在教學、學習及陪讀過程中可能遇到難題和困惑,師生及家長們可使用我市“中小學在線教學課堂”平臺和“莆田名師云直播”平臺,進入各學科相應名師工作室,選擇相關學習資料、咨詢答疑及選聽相關專題輔導。(具體內容見《莆田市名師辦關于組織名師工作室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服務的通知》)。 3.開展學生居家閱讀。市教師進修學院校園閱讀研究中心通過超星平臺和市教師進修學院門戶資源平臺,推送了學生居家閱讀策略,指導教師、家長和學生居家期間進行深度閱讀和“沉浸式”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同時,組織閱讀中心組成員制定各學段各學科的閱讀指引,并陸續推送相關閱讀書目和線上閱讀資源,供學生參考使用。(具體內容見《莆田市校園閱讀研究中心關于學生居家學習閱讀策略》)。 4.提供心理疏導服務。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開設了疫情期間心理援助公益熱線,組織心理健康名師和專家進行線上服務,幫助學生和家長進行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支持并指導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同時,輔導站在市教師進修學院門戶資源平臺分期推送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小貼士、微視頻等資源。各校要立足學情,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全市心理健康專業力量和資源的共享。 三、開足課程 五育并舉 各校要通過國家課程的實施和校本課程建設,化“危機”為“契機”,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的育人功能,把疫情影響下的社會生活現實狀況轉化為課程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疫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 各校制定線上教學計劃時,要注意“五育”課程的合理分布,在課程規劃中,要合理安排主題鮮明的班會課、心理健康課;要創造性地上好音樂、美術、信息技術課程;要充分利用線上體育課,科學指導學生開展居家體育鍛煉活動;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因家制宜,就家取材,強化居家勞動實踐。 四、整合資源 嚴把質量 建議使用教育部改版升級的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網址:http://h5.zxx.edu.cn),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網址:www.fjedu.cn),福建教研網(提供我省歷年“一師一優課”、“基礎教育精品課”)(www.fjspjs.com),市教師進修學院建設的網絡課程資源(https://ptsjs.mh.chaoxing.com)。另外,各縣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推送的小學、初中的課程資源,以及市教師進修學院專兼職教研員、市學科中心組和名師工作室組織推送的初高中教學資源(通過學科微信群推送),各校要合理選擇、整合和利用。要注意加強意識形態和科學性審查,把好線上教學資源質量關。 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借鑒平臺提供的優質課程案例、優化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源,尤其應搜集包括教材、學習資料、加工后的知識內容、已有的課件、錄像、動畫、存放于教學云資源中心的素材和現場直播的可視化素材等,不斷充實校本資源庫。 五、落實雙減 控制學時 各校要按照“雙減”和“五項管理”要求,根據本校的學生情況和學科的內容特點,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有序開展線上教學。鼓勵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設計,如設計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等;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統籌做好各科學習資源使用總量、時長及教學進度的安排,嚴禁超要求、超標準教學;結合教學形式優化作業設計,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書面作業及實踐活動類作業。學校應統籌協調學生作業總量,小學三年級以上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要加強網絡條件相對欠優的農村偏遠地區和鄉村學校的線上教學計劃指導,提高課程和作業設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到“一校一案”“一生一案”。 六、精準應對 有效備考 當前九年級、高三年級已進入復習備考階段,各校要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優化復習教學組織模式,做到復習進度不變、效益不降。教師要深入學習新中考、新高考要求,把準方向;要加強學情研究,上好基于問題導向的備考復習課;要優化專題復習,改進講評方式。做到以下五點:一是樹立一個信念,敢拼就能贏。營造敢拼敢打硬仗的線上(或線下)氛圍,消解復習備考帶來的焦慮,提升學習的精氣神。二是抓好兩支隊伍,合力向前沖。班主任要做到“跟緊、緊跟、陪伴”,科任教師要點燃備考激情,上高效復習課。三是關注三個群體,分類找突破。幫助尖子學生突破瓶頸、補齊短板,協助臨界生找差距、固基礎,鼓勵待進生把細節、能記牢。四是突出四個到位,實現每分必爭。要做到統籌到位、目標到人;要做到研究到位、方向不偏;要做到練講到位,專題突破;要做到心態到位,張弛有度。五是落實五個規范,向細節要分數。要做到作息規范,保障學習效率;要做到學習規范,實現快速提分;要做到訓練規范,體現知識方法的對應性、覆蓋性、差異性和變化性;要做到作答規范,減少非智力因素;要做到考試規范,落實作答時間管理和考試情緒管理。 七、網絡教研 提增效益 充分發揮市、區縣、學校三級教研職能,針對線上教學可能存在的問題開展網絡教研,著重研究學科知識體系和課堂精準教學,通過應用大數據分析教學成效,幫助提升線上教學質量。各校要為線上教學內容建立配套的線上校本教研渠道,分工協作,通過網絡集體備課,做好課程設置、教案設計、視頻錄制、資源推送、作業布置及批改、階段測試等環節的遠程集體教研。要引導教師統一認識、解決問題,加強學科間教學協調,避免增加學生和家長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促進教師不斷從交流中汲取智慧,在討論中提升自我,在教研中獲得專業發展。各校需建立線上課堂教學與線下教學常規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績效評價方案。 八、合理作息 保護視力 各學校要統一制定作息時間表,可適當延長課間休息時間。要指導學生調整居家學習的作息時間,按照課程表的時間開展學習,培養網絡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小學低年級及幼兒園不開展線上課程教學;小學中高年級線上同步課堂每課時不超過20分鐘;初中階段線上同步課堂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兩節課中間休息時間不少于15分鐘。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堅持做視力保健操,防止學生用眼過度;要引導學生創造條件在室內做有氧運動,確保每日有足夠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班主任要引導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居家學習,做好網絡和手機使用管理,切實維護好孩子的身心健康。 九、家校協同 關愛幫扶 各校要密切分析近期疫情防控的新特點,有針對性地了解疫情對師生、家長產生的焦慮、恐慌等心理影響,學校專兼職心理教師及班主任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定期提供線上心理支持,如心理熱線、心理微課、心理科普文章等內容。要引導家長關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心理動態,加強心理疏導。特別要加強對家庭困難、單親、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子女等特殊群體學生的關愛幫扶和心理干預。學校還要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狀況,引導教師保持積極心理狀態,調整情緒,積極應對工作壓力,學會自我關愛。 十、加強督查 抓實抓細 市教師進修學院將對全市線上教學情況開展跟蹤督查和信息收集,并匯總報送市教育局(具體督查工作繼續按2021年9月16日《莆田市教育局關于組織開展線上教學情況日督查工作的通知》落實)。各縣區教師進修學校要負責轄區的督查和信息反饋。各校要組織開展線上巡課、聽課等,并及時向各縣區教師進修學校報送線上教學工作情況。一是線上教學管理情況。包括線上教育教學管理、家校協作、指導學生等情況。二是教師線上教學實施情況。三是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包括學生課堂出勤、在線學習、互動討論、作業提交和在線考核等情況。四是對因疫情等原因仍滯留學校的學生、目前在隔離區內的學生、無法線上學習的學生、需要特殊關愛學生等五類學生的學習保障等情況。 |